描法 1967-1976
朴 栖甫
描法 1967-1976
2018年11月23日-2019年1月5日
「藝術不再是一種予人成就感的行為,而是一種傾空自身的行為。」— 朴栖甫,《Frieze》,2016年
白立方隆重呈獻朴栖甫繪畫展,展出藝術家最負盛名的《Ecriture》系列的罕有早期作品。是次展覽標誌白立方正式成為朴栖甫的代理。
朴栖甫被公認為韓國單色畫運動的先驅之一,作品嚴謹細緻,展現獨特的概念性風格,扣合時間、空間和物質的關聯。藝術家透過重複的動作,以及對油彩和物料一絲不苟的物理性操控,體現植根於道佛哲理、尤其是老莊著作的思想脈絡。
單色畫並非正式的畫風運動,而是一個鬆散的藝術家群體,主要以極簡主義的圖像語言創作。單色畫雖然在視覺形式上與西方現代主義的抽象藝術,尤其是極簡主義相近,但在本質上卻大不同,它始終牢牢紮根於傳統韓國文化。單色畫冒起於六十年代後期及七十年代初期,正值韓戰後社會動盪不安的年代,這些藝術家從存在主義的角度出發,展開觸覺、精神和行為的探索。朴栖甫說:「極簡或概念化觀念是西方二分法的手法和結果。單色畫應被視為一種靈性之旅。創作是自我修行的工具,而作品就是修行過程的殘留物。」
《Ecriture》系列始創於六十年代後期,持續發展了廿多年;藝術家以靈性修煉的方式在油畫上進行「素描」,並稱之為「Myǒbop」(繪畫的法則),他完全捨棄具有表現性的形體,只是專注於追求「動作、物質和精神的合一」。是次展出此系列的最早期作品,橫跨1967至1976年;藝術家在灰色或白色的單色畫面上以鉛筆刻劃出細緻的線條,反複的筆觸形成緊密的橫線、直線或對角線,偶爾覆蓋在模糊的網格上。雖然顏色和構圖「極簡」,這些氣韻生動而富有觸感的作品卻有着與極簡主義完全無關的歷史關聯;例如,在韓國文化中,白色象徵無形,亦常代表太陽和光線。其所呈現的即時性和整體性,體現書法的實踐之道與及「空」的哲學概念。正如藝評家羅伯特.摩根所言:「《Ecriture》是關於力量,同時也是關於脆弱性。《Ecriture》讓意念從畫作的表面肌理湧現出來,不是通過強加的外力或情緒的抒發,而是通過線條的滑動、心靈的鍛煉。」
朴栖甫將自己的創作方式比作「僧侶誦經,重複不輟,直至達到涅槃境界」。他將畫布置於地上,站在高台上創作,順其自然,讓手隨意移動,好比自動繪畫或書法的自發性動作。這個冥想境界正是朴栖甫的藝術實踐的核心意義;讓能量得以自由流動,擺脫有意識的行為。
朴栖甫於1954畢業於首爾弘益大學油畫系,1973年起任該校美術學院院長,2000年獲頒榮譽博士學位。他一直是韓國藝術的先鋒,備受推崇;2018年獲亞洲協會頒發「亞洲藝術創變者大獎」、2011年獲頒大韓民國銀冠文化勳章。其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廣泛展出,包括威尼斯雙年展(1988年及2015年);首爾三星美術館(2014年);南韓釜山市立美術館(2010年);俄勒岡州波特蘭藝術博物館(2010年);新加坡美術館(2008年);維也納藝術館(2007年);仙台宮城縣美術館(1993年);英國泰特利物浦美術館(1992年);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1981年);1967年蒙特利爾世博會(1967年);以及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和波士頓美術館現正展示的館藏。其作品被世界各地的重要藝術機構收藏,如華盛頓赫希洪博物館和雕塑園、紐約古根漢美術館、香港M+博物館、阿聯酋阿布扎比古根漢美術館、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及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等。
Park Seo-Bo
Visit Artist PageCreate an Account
To view available artworks and access pr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