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非) 在场

布鲁斯 ·瑙曼

(非) 在场

2021年3月10日-5月8日

日期

2021年3月10日-5月8日

地点

White Cube Hong Kong

香港中环干诺道中50号

白立方欣然呈现来自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的录像作品。瑙曼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这将是其作品在香港的首次展览。

"(非)在场"展示了两件创作于1999至2001年间的单通道作品以及一件创作于2013年的三联双通道投影,以凸显艺术家在镜头前后的实验性路径。这些作品拍摄于其在新墨西哥州牧场的工作室内或周遭的景观之中,是对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探索。艺术家采用了行为、劳动、语言、幻觉以及延时等元素,在认知与社会领域展开研究。


瑙曼曾说道:"......令这件作品变得有趣的地方在于如何选择恰当的问题。然后当你继续下去的时候,答案就显得很有趣了。"仅凭寥寥几种创作手段,作品的长度通常取决于媒介或具体任务本身能够持续的时间,且都建立在艺术家自己"找到最有效的方式来获得我想要的东西"的表白欲望之上。

艺术家使用固定相机在位于加利斯特奥的牧场里拍摄的《Setting a Good Corner (Allegory & Metaphor)》(1999年)展示了其用来拉起一幅栅栏并吊住一扇大门而搭建的一个木制角落。他认为这项工作具备"真正的目的",包括打洞、固定地基、种桩以及安装张力钢丝等动作。这些任务能够被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地完成,其间偶有遭到打断是由于画家苏珊·劳森博格(Susan Rothenberg)即瑙曼的妻子与他们的狗。

这部影片强调了艺术家对牧场生活的投入,同时正如其标题所暗示的那样,更涉及了艺术家双重人格的象征----作为一幅栅栏与一件艺术作品的建造者,以及记录自己如何执行自我分配的任务的长期实践。伴随着周围的环境声----风声、机器的运转声与断断续续的谈话声,上述动作缓慢而自觉地展开。录像带的时长限制规定了以下形式:实时拍摄,它可以运转59分18秒,这是录像带的标准时长。 瑙曼说道:"你从作业开始的时候开始(观看),而在作业结束的时候,影片结束。"

相较之下,《Sound for Mapping the Studio Model (The Video)》(2001年)拍摄于瑙曼的工作室内,该部影片是根据最初为艺术家著名的《Mapping the Studio (Fat Chance John Cage)》(2001年)而准备的脚本制作的。利用长达数小时的捕捉到了偶然性事件的录像作为素材,其顺序源自音频内容,所以在音量放大后,连贯的声道会与图像本身显得同样重要。长度约为一小时的影片循环播放,凭借具有红外功能的索尼Hi8摄像机,来自七个不同机位的镜头下的片段得以呈现。工作室外土狼、马驹、火车以及雨水的声音能够被听见,而在室内也时不时地会出现砰砰作响的关门声或猫鼠与昆虫的叫声。当这些声音被共同感知时,艺术家兼作曲家约翰·凯奇的信念获得了证明,即世界仍在不断谱写偶发的交响乐。

瑙曼经常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探索工具----一种可以揭示思想和行动之间存在着某种高密度空间的表达工具。在他的作品中,手部的动作尤其频繁地出现,成为交流或思考的载体。在位于角落的两件投影《Thumb Start》(2013年)和《4th Finger Start》(2013年)中,瑙曼回顾了他曾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一些与房间同等尺度的走廊作品中所探索的视差效应。物体在两种不同视线的观看下会令人产生一种错觉。瑙曼在这里使用了自己的手指来执行一套命令与回应的动作,即五根手指相互组合并指向对方,从大拇指到小拇指或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两件录像都呈现了手势所裹挟的两种视角:从外面看是左手边的图是,从里面看是右手边的图像,后者反映了艺术家自己的视角。在白色背景下,双手与十指重叠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手指分离而漂浮在空间之中的幻觉。

在《Bullet Illusion/Pencil Illusion》(2013年)中出现了类似的效果。这件作品的两个(循环)投影表现了瑙曼的手在半空中握住了一对被点对点并置的子弹与铅笔。作为并排投影,这对图像创造了一种明显的紧张感,因为物体几乎是要接触,但有从未完全接触,而将其举在半空中的努力确实使之略微摇摆。没有同步的双通道投影在双手和子弹和铅笔之间造成了一种存在着第三个双头物体的错觉。典型的是,瑙曼不时地通过对事实发表评论来打破戏剧停顿;和他长期合作的技术伙伴反复检查图像,或确认拍摄是否已经开始。

《Thumb Start》《4th Finger Start》《Bullet Illusion/Pencil Illusion》都提供了一种身体与知觉分离的意识,一种声和手、灵与肉之间的缝隙,并呼应瑙曼早期的工作室影片和录像。在这些作品中,重复的身体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新的意义,因为艺术家尽其所能去表现它们。它们反映了瑙曼去试验感知与信任的动力,艺术家将这个过程描述为"思考一些事情直到什么都不剩"。

简介

布鲁斯·瑙曼1941年生于印第安纳州的韦恩堡,现生活并工作于新墨西哥州。他曾在洛杉矶郡立美术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1972--74年)、巴塞尔艺术馆&伦敦白教堂美术馆(1986--87年)、伦敦当代艺术学院(1991年)、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艺术中心&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93--95年)、沃尔夫斯堡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伦敦海沃德美术馆&赫尔辛基奇亚斯玛当代艺术博物馆(1997--99年)、纽约迪亚艺术基金会(2002年)、柏林德意志古根海姆美术馆(2003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大厅委任项目(2004年)、加州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档案馆&意大利利沃利城堡当代艺术博物馆&德州休斯敦曼尼尔收藏馆(2007--08年)、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2010年)、伦敦当代艺术学院(2012年)、巴黎卡地亚基金会(2015年)、巴塞尔舒拉格美术馆&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及PS1分(2018--19年)等机构举办个展。2020年10月,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呈现其作品回顾展,将巡展至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与米兰汗伽· 比克卡基金会(Pirelli HangarBicocca)。2021年春季其位于威尼斯海关大楼博物馆的个展即将开幕。

在所获众多奖项中,瑙曼曾被授予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1999年)并在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因于美国馆举办个展而成为最佳国家馆金狮奖的得主(2009年)。其他奖项包括马克斯·贝克曼奖(1990年)、沃尔夫艺术奖(1993)、卫克斯那奖(1994年)以及因雕塑作品而获得的日本美术协会的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2004)。他是纽约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的成员(2000年),并被加州旧金山艺术学院(1989年)和位于巴伦西亚的加州艺术学院(2000年)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此次展览与纽约斯皮罗内·维斯特沃特(Sperone Westwater)画廊合作呈现。

展览画册同期出版,内容详实,涵盖由琼·西蒙(Joan Simon)撰写的文章。

Installation Views

Bruce Nauman

Visit Artist Page

Create an Account

To view available artworks and access prices.

Create account

Your cart currency has changed. This may be because you have entered a shipping address that GBP is not applicabl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