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鼓
海姆·斯坦巴赫
锡鼓
2022年9月14日-11月12日
香港白立方荣幸推出海姆·斯坦巴赫(Haim Steinbach)个展"锡鼓",展出艺术家的新近作品。本次展览也精选了艺术家过去20年间的创作,反映了斯坦巴赫对日常物的运用,以及对选择、排列和陈列在美学和文化意义上的呈现。
自 1970 年代以来,斯坦巴赫就为各种拾得物制作各种建筑结构和装置,特别是采用了带有彩色表面、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楔形架子,以40、50或是90度角的斜面陈列物品。斯坦巴赫在工作中采用了呈现而非再现的方式,建立起一系列的联系,通过日常物品的陈列让众多潜在的主题从中显现。"我把我的作品视作与此时此刻的一种互动,也是与现存事物的考古学、与我们都参与的当下进行互动,"斯坦巴赫表示。
在画廊地面层展厅内,一组红色和黑色的雕塑带有明显的俄国结构主义的色彩特征。它们有着连贯的形式却涉及广泛的主题,对艺术史和大众文化两个层面同时进行了借鉴,同时也通过精确的物品语言对独特的或无处不在的事物进行指涉。展厅里的另几件作品则展示了与科幻小说相关的物品。例如,2016年创作的《太阳能灯》包含一个黑色和红色的楔形架子,上面放着一个黑色的狗狗咀嚼棒"Kong"、一只塑料太阳能驱动的玩具熊和一个"星球大战"的金属午餐盒。一直在日常生活中流通着的物品携带着强烈的记忆价值,但在这里经过被重新排列及赋予新的语境后,这种价值开始动摇。
斯坦巴赫于 2005 年左右首次将"Kong"狗狗咀嚼棒这一元素引入其"陈列架"作品中。在这里,它充当了连接地面层展厅作品的一条线索。当它被直立于斯坦巴赫的一个陈列架上时,呈现出一种让人联想到类似于宝塔一样的建筑存在,而其重复、起伏的曲线则令人想到康斯坦丁·布朗库西或汉斯·阿尔普等更多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形式。在这种变化不断的联想游戏中,一件物品的含义会随着它所放置的环境而发生改变,而这也是斯坦巴赫实践的核心。他问道:"通过将 [...] 咀嚼棒放在午餐盒旁 [...] 这对午餐意味着什么?"
斯坦巴赫对架上物品的使用就如同诗歌中的文字、音乐中的音符或绘画中的图形,节奏和重复、相似与差异,都为整体注入了灵动的生机。艺术家曾说过:"我们通过物品交流,就如同我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如果我们将其作品中的物品理解为文字,架子则提供了一种语法或结构,而斯坦巴赫将它们的角色比作五线乐谱或棋盘的网格。在作品《El Lissitzky II-4》(2008--12) 中----标题来自于俄国艺术家、至上主义运动的联合创始人El Lissitzky----两辆迷你红色和黑色玩具车排放在一个大型狗咀嚼棒旁边,共同放在一个红色和黑色架子上。作品整体在色调和形式上达成了平衡:例如,放置汽车的架子的几何黑色部分与黑色的狗咀嚼棒相呼应,而狗咀嚼棒的球形起伏外观则有节奏地与汽车鲜红色的车轮相呼应。
展览的标题取自斯坦巴赫 2011 年的作品《锡鼓》。深红色的架子上,放置了四件物品:一件 Vinyls Attack 玩具公仔、两个放在突起木板上的小狗咀嚼棒、一个《星球大战》的小塑像以及一小段铝制管道。正如斯坦巴赫所说,标题暗示了君特·格拉斯(Gunter Grass)1959 年的小说《锡鼓》,同时也暗指某一种特定类型的物体和金属的声音。当标题指向一个在作品中并没有实际存在的物体时,它也引起了人们对标题作为另一个日常物的关注,成为了作品中的"附加物"。尽管物品间显现出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视觉联系:铝材管道的颜色与玩具的银色色调相匹配,而 Vinyls Attack 玩具公仔张大的黑色嘴巴与狗咀嚼棒的纯黑色形成一种重复,但这组物品也引出了一段关于物质的历史,一段和制造、劳动、工业相关的历史以及一段(走过的)进步和弯路、必要性和浪费的历史。这些主题在《夜曲》(2022)中再次被探索,正如作品名所暗示的那样,作品整体呈深色调:一个深灰色的架子上放着四件深色物体。两个相同的午餐盒("星球大战"中千年隼号飞船的形状)、一个狗咀嚼棒以及一个电子机器人玩具人偶幽默地指涉了有关"好与坏"的叙述,以及儿童故事中严格的道德划分。
一层的展厅内,两件新作品呈现了来自丹麦设计师设计的盐和胡椒研磨器。这些研磨器象征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全球的风行,就像《星球大战》的午餐盒一样,它们既作为收藏品受到追捧同时又是实用的日常物。艺术家在一件作品中将研磨器放在两节金属管旁边,而在另一件作品则把它们放在猫头鹰形状的存钱罐旁,通过这样的方式斯坦巴赫邀请观众来思考我们是如何为不同物品赋予价值的,以及这如何反映和塑造了我们的身份。而在《无题(硬帽子)》(2013)里,斯坦巴赫采用了不同的陈列方法,在一个木框中放进一块玻璃架子,上面展示着一顶带着狰狞的鲨鱼脸的橄榄绿硬帽子。物品被放在像是玻璃柜的展示容器中,让人觉得在此陈列的是一件昂贵的艺术作品或有着很高价值的物件。斯坦巴赫以此来鼓励观众重新思考平日生活中令人好奇的一些瞬间----这里,这一瞬间被悬挂在一个临时的图像展示空间内。
斯坦巴赫在楼梯转角的墙面绘画"starbucksroast"中,对色彩的力量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人类学的方式进行了深入一步的探索,并与地下层展厅的主题形成了连接。这块大型的咖啡色长方形绘画出发了众多可能的反应:从当代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咖啡及其作为社会惯例的功能,到咖啡强大的商业潜力,或许是品牌的故事、连锁店、扩张和全球化等各种议题。他将这一颜色和它的名字(采用了多乐士生产的棕色涂料)都视为拾得物,并且它们就像其陈列架上的作品一样,能够引发多种联想。许多看到这件作品的观众都会联想到跨国咖啡集团星巴克,但其他人可能会将其与赫尔曼·梅尔维尔 1851 年经典小说《白鲸记》中的角色"Starbuck"联系起来。斯坦巴赫以高超的手法让文字和图形、名字和作品之间相互映衬----这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十分瞩目。在这里,他通过这种手法将色彩与符号学、艺术、文学和政治以一种独特的姿态联系在一起。
海姆·斯坦巴赫1944年出生于以色列雷霍沃特(Rehovot),目前生活工作于纽约。他于1968年获得纽约普拉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纯艺学士学位,并在1973年获得耶鲁大学纯艺硕士学位。斯坦巴赫的个展经历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2020);缪斯之殿(Museion)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博尔扎诺(2019);Kurhaus美术馆,德国Kleve(2018); Magasin III当代艺术基金会及美术馆,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2018);梅尼尔收藏基金会,美国休斯顿(2014);苏黎世美术馆,瑞士(2014);蛇形画廊,伦敦(2014);CCS Bard Hessel 艺术博物馆,纽约;艺术家研究所(The Artist's Institute),纽约(2012);新柏林艺术协会(Neuer Berliner Kunstverein),柏林(2000);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慕尼黑(2000);Museum Moderner Kunst Stiftung Ludwig,维也纳(1997);里沃利城堡(Castello di Rivoli),意大利都灵(1995);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1993);Witte de With当代艺术中心,鹿特丹(1992);当代视觉艺术中心,波尔多(1988)。
他参加过的群展则包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2);西岸美术馆x 蓬皮杜艺术中心项目,上海(2021);以色列博物馆,耶路撒冷(2021);蓬皮杜艺术中心 Canal, 比利时布鲁塞尔(2021, 2020);巴伦西亚现代艺术学院,西班牙 (2019) ;赫尚博物馆和雕塑园,美国华盛顿 (2018);WIELS ,比利时布鲁塞尔 (2018) ;里沃利城堡 ,意大利都灵(2018) ; 犹太人博物馆,美国纽约 (2016);以色列博物馆,耶路撒冷 (2015) ;哈默博物馆,美国洛杉矶 (2014) ;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 (2013) 巴黎当代艺术三年展,法国巴黎(2012) ;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 (2012) ; 东京宫,法国巴黎 (2012) ; 佩姬*古根海姆美术馆,意大利威尼斯 (2011) ; 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英国伦敦 (2011)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美国芝加哥(2010) ;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国里昂 (2009) ;根特美术馆,比利时根特 (2008) ; 蛇形画廊, 英国伦敦 (2006) ; 巴塞尔当代艺术博物馆, 瑞士巴塞尔 (2005) ; 新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 (2005) ; 卢贝尔家族收藏和当代艺术基金会,美国迈阿密 (2004) ;泰特利物浦, 英国利物浦 (2002) ; 里昂双年展,法国 (2000) ;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 (1997) ; 卡塞尔文献展, 德国 (1992) ;第九届悉尼双年展 (1992) ; 蓬皮杜中心, 法国巴黎 (1990) ; 和波士顿当代艺术学院,美国波士顿 (1988) 。
Film
Kathryn Rattee on Haim Steinbach
Curator Kathryn Rattee examines the artist’s anthropological staging of objects since the 1980s.
Haim Steinbach
Visit Artist PageCreate an Account
To view available artworks and access prices.